康复教育范文
- 财经
- 2024-12-13
- 88
- 更新:2024-12-13 20:17:46
开设在职短期康复护理培训班
每个临床护士都应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复护理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开展短期的康复护理培训十分必要。可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并结合神经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等临床专科的需求,具有培训资历的学校可以利用康复护理的教学资源,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使临床护士掌握规范的康复护理技术、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及社区康复护理等知识与技能,并建立考核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颁发专科护理证书。
护理专业学生的康复护理教育
康复护理教育要从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开始,各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应开设康复护理课程,并确立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康复护理的专科地位,学校完成护理教育基本课程后,应进行康复专科护理知识学习,让广大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为毕业后开展临床、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1适当增加学时
康复护理学教学总学时应达到36学时,每周2学时,分18次完成,其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时间各占一半,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在课时分配上应突出重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分配上应突出重点,让学生学完理论后可用此理论解释康复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采取示教、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角色模拟练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实践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在每节理论学习后,安排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反复的现场演示以及分小组进行模拟训练,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熟悉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达到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
3改革考核方法
采取“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课平时考核成绩+实践课期末考核成绩”的形式。理论考核:重点考核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平时考核方式:阶段性复习考核、随堂抽查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实践课期末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及临床常见康复护理技能。
康复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护理专业教师
对新上岗及转岗的教师常规进行岗前培训,相关专业的理论培训和临床康复科室的进修均应达到6个月以上。上岗后仍应开展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参加校外各种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不断增加和更新专业知识,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到教学医院康复科参加临床工作,定期轮流到国内外领先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和进修,以提高教师的康复护理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并且与各自从事的临床康复和教学工作的相关行业学会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获取前沿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安排资深老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将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带领年轻教师承接科研课题。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接替老教师在社会各级学术团体中的工作,扩大青年教师的社会影响,提高他们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实践中选拔和培养接班人。学校在经费使用上要做到科学合理,对不同的培养类别采用不同的经费投入办法。对学科梯队建设由学校全部承担培养经费。对既符合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又属教师个人提高学历或业务水平的学习、进修,培养费可由学校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掌握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康复护理教师教学水平:第一,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开展各种专业学习班、研讨班及技术培训班等,安排相关专业知识讲座及校外进修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定期开展教学讨论,重点讨论康复护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在全面领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做好教案和备课笔记,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第二,制定各项支持政策;在教学岗位上设置主讲教师、骨干教师岗位,增加教学课时酬金;在教师职称评审和考核中对教学成果和教学研究论文与科研成果和论文同等对待等等,积极鼓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教学设施上改变以往以板书为主的形式转变为多媒体课件。通过幻灯片、投影仪将大量的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教学内容播放给学生,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眼界。多媒体课件具有大容量、快节奏,形象生动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接受信息和教学双方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根据电教媒体的作用点,选择和设计练习,为学生提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多层次的形式不同的康复护理实践操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讲练结合。第四,做好教学评估;校领导及教务科教学督导员定期进行教学工作检查,向学生发放教学评价表,不定期上课堂听课,进行评教评学;教研室负责人到每位任课老师课堂上听课,从教案准备、教学态度、教学技术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教学水平;安排同学科老师之间定期进行教案诊断和课堂听课。从教法的角度,对教师准备的教案目标是否清晰具体、内容是否得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找差距,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同行评估与学生评估重在教学态度、教学技巧不同,教师同行评估的重点一般放在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学科最新知识的情况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等方面[6]。
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表、附录、索引和注释,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业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7]。康复护理学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大纲及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教材建设上主导思想是先解决教材的有无问题,再实现教材的优化配套。各类学校选用的教材内容应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老师把握授课深度、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另外,可由全国或各省大医院选派长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的中青年护理专家编写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做到既要注重理论性,又要注重实用性;既可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及康复护理技能考核,又可作为在校学生康复护理实践课考核标准。
生活化教育是指在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组织实施时,有意识地与聋儿的生活相联系,充分发挥生活的教育功能,使聋儿的康复教育丰富而具有人文色彩。
一、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化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有趣的情境,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训练中,教师应根据聋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性、游戏性强,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吸引聋儿的注意力,激发聋儿的参与热情。我们所创设的生活化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聋儿的感性认识;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的刺激和激发聋儿的想象,能促进聋儿形象思维的发展,让聋儿自然而然地乐于开口说话。
二、到聋儿的生活中去寻找教育内容
康复教育应密切结合聋儿的生活去进行,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其实在聋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素材。比如聋儿每天要吃饭,吃饭要用餐具,餐具各有名称……教师可适时介入聋儿的生活,随时随地进行口语教学。教师应抓住发生在聋儿身边的人和事,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并引导聋儿用言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以聋儿的需要为出发点,理性地组织聋儿的活动
【关键词】 脑血管;恢复期;健康教育
脑血管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患病后患者逐渐失行走、读书、说话、与人交流等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许多不便,因此,对康复期患者及家属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护理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其核心是促进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1]。使病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院在2008年1~10月共收治脑血管患者152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33岁,男90例,女62例。健康教育覆盖面100%,知晓率98.8%。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掌握了许多治疗和功能锻炼的方法,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伤残率,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收效良好。
2 制定健康教育内容
护士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和全科护士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咨询专科医生,制定了脑血管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心理、饮食、睡眠、用药的护理,以及肢体功能锻炼、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
3 实施
健康教育不同于卫生宣教,它贯穿于护理的整个过程,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生给患者以适当的治疗和护理,还要结合患者的身心状况、社会需要,向患者介绍用药注意事项、饮食起居、功能锻炼方法。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健康状况、个性习惯、文化背景、康复期望等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宜的方式,因人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及时征求患者和家属的意见,调整策略,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3.1 肢体功能的康复
3.1.1 肢体被动训练 对偏瘫上侧肢体进行肩关节前屈、内收、外展及外旋等被动运动。对下肢康复训练可采用“桥式”运动、下肢屈曲动作训练、伸膝分离运动等。关节活动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用力适度,由上而下,幅度由小至大,每天每个关节至少进行3~4次的全关节运动,每次10~20 min。对已有关节活动度下降的关节,治疗时间要延长,次数要增加,必要时可配合理疗、红外线及超短波照射或局部湿热敷。
3.1.2 肢体主动训练 夹捏指趾或对指活动,夹捏指趾或对指活动。夹捏指趾即用健侧的食指与拇指夹捏患侧的指趾各10~20次;对指活动即患侧的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相对,各做20次,以利手部精细运动的恢复。此外,还可用健身强力圈练习手部握力;活动手腕足腕,即手腕或足腕先由内向外,然后由外向内环形练习各10~20欢;肩、肘、髋、膝活动。患者站立或平躺,将上述各关节向上下、内外、前后活动各20次;运动量逐渐加大但不可过劳,一般情况,上肢较下肢恢复慢,故在下技锻炼走动的同时,可有意识的活动上肢,以使其功能恢复。
3.2 吞咽功能训练 急性脑血管患者约51%有吞障碍。训练有效后,再行摄食训练。进食进应注意:取坐位或半卧位,头略前倾;选择有一定口感的食物,以利咽部感知;食物形态以松散、有黏度但又不致黏附口腔为宜;食速宜慢;进食时注意力集中。
3.3 言语、认识功能训练 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失语、言语不清,易出现自卑感。因此,在进行语言功能训练时,要做到冷静、耐心。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语言功能锻炼时,首先要分辨失语类型,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性,护理时要反复说出名称,强化记忆;其次,与患者交谈时,要减少外来干扰,以保证患者精力集中;第三,与患者交流时要面对面地交流,可使用图片,卡片等。第四,要从数字、单词、短语开始,先让患者复述,再让其听前半句,令其讲后半句。在整个训练中要做到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认知功能障碍时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醒患者,得高对患侧的注意力,给予患者视、听、触等感知觉的刺激,患病后无意识记忆与正常人相差不显著,因此在护理中,可以强化无意识学习,反复给予多种刺激,并强化动作学习以增加记忆功能。
3.4 心理护理 脑血管患者因发病急,对自身、家庭皆为突发事件。随之而来的经济负、社会角色转变,加之对疾病预后的恐惧易致患者心理障碍。护士应以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行为去了解、熟悉患者,掌握患者病前的适应能力、性格、人格,以便制订并实施心理护理。在康复治疗阶段,患者常因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因此,每天应进行30 min的情感交流,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争取家属配合,照顾好患者饮食、起居,鼓励和协助患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娱乐及家庭活动,以增加患者对生活的乐趣及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康复及护理的进行。
3.5 饮食护理 脑血管患者的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忌食刺激性食物或烟酒。饮食温度适宜。对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可给予胃管鼻饲。
3.6 睡眠的护理 脑血管患者因存在各种功能障碍,易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则致失眠。因此,对失眠患者要先评估影响睡眠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强化心理疏导;创造舒适的睡眠条件和环境;正确功能锻炼,预防肢体疼痛;建立合理的睡眠习惯;睡前不饮酒精饮料或吸烟,不喝含咖啡的饮品如咖啡等;必要时按医嘱应用安眠药。
3.7 用药的护理 患病后有此患者存在部分记忆障碍,因此,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用药目的、方法,直至掌握,必要时建立服药卡,写明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贴于醒目处;住院期间要做到口服药到口,羡慕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嘱患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偏听偏信广告,滥服药物。
3.8 出院指导
3.8.1 保持血压稳定 患者大多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史,血压常波动不定,保持血压稳定,对疾病恢复及预防复发起着重要作用。教会患者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及血压正常值;对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督促和帮助其养成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的习惯;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劳累,戒烟酒,防止便秘。
3.8.2 介绍脑血管复发的先兆症状,复发的诱因,病情加重时的表现,应定期平院复查等。
4 健康教育方法
4.1 个别教育 护理人员与患者面对面的交谈,是最主要的教育形式。
4.2 举办学习班 对象主要为患者家属,可集中讲授饮食上注意事项、康复训练方法、语言训练技巧等。
4.3 看电视录相或分发宣传手册 脑血管恢复期时可定期或不定期地观看有关康复训练方法,可以让患者和家属更易掌握要领。
5 体会
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融洽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还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使患者掌握了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及卫生保健知识,缩短了住院日期,减少了住院费用,降低了伤残率,医院的社会声誉也明显提高。
1.方法
1.1术前健康教育
(1)由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特点、经过及安全性。介绍同病区手术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减轻其心理负担,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2)做好各项术前告知内容,告知患者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完善各项检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能积极配合进行。
(3)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各项术前准备,如大小便习惯训练、深呼吸及咳嗽训练、床上肢体活动的方法等。
(4)术前1d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过程、麻醉方式,消除患者焦虑和紧张心理,并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与疼痛,为进行手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5)进行各项术前准备,讲解手术区皮肤准备、留置导尿及灌肠、术前禁饮食的目的及时间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
1.2心理沟通及疏导
子宫切除患者术前常常担心切除子宫后会引起早衰、身体形象改变、影响夫妻关系等,还担心手术后疼痛、麻醉意外等,这些都会对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针对这些情况,责任护士积极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沟通及疏导,讲解有关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学知识,明确告诉患者手术后不会影响性生活及体型。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了解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让家属参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讲解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少患者和家属的应激、焦虑、抑郁情绪。在患者焦虑烦躁时,指导家属多陪伴,多关心和鼓励患者,给以情感支持,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1.3术后健康教育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采取特定、医护人员监测生命体征的目的,尿管的自护方法,能够变换卧位的时间。使家属对术后护理方法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能够参与到患者的术后护理中。(
(2)加强减轻疼痛的护理,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疼痛剧烈时,可以遵医嘱应用止痛剂。
(3)饮食指导:术后当天禁饮食,第2天可进流食,如水、米汤、忌食奶、糖等产酸、产气食物,以后改为半流食并逐渐过渡至普食。多饮水,预防便秘的发生。
(4)活动指导: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术后每2h翻身1次,预防压疮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5)术后继续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打消其思想顾虑,更好地促进康复。
1.4生活指导
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为其提供术后性生活的资料。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合理搭配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鼓励患者适当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心情舒畅。讲解术后复诊时间,联系方式,保持治疗的连续性。
1.5出院指导
出院前为患者提供详尽的出院计划,使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达到最大程度。包括自我照顾技巧、生活型态改变后的适应、环境调整及追踪照顾的明确指导;还有饮食、药物使用、运动忍受度、可能的并发症等。如:
(1)术后2个月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如咳嗽、便秘、久蹲、提重物等;
(2)未经医生同意,避免性生活、盆浴,否则会影响阴道伤口愈合,引起感染;
(3)出现阴道流血、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复诊。
2.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2.1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术前检查、手术方式、放置、活动时间、饮食、并发症的观察等10个方面,每项内容分为完全掌握、部分掌握、知道一点、完全不知4个层次,分别以4、3、2、1分计算,总分100分,在患者出院前将调查表发放给患者或家属填写。
2.2患者出院时发放医院统一规定的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2.3通过门诊记录及电话随访调查患者复诊情况。
2.4生活质量的评价,参考美国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测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11项内容36个问题,反映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2个方面,涉及8个纬度,包括躯体功能、个体角色、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每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情况比较。
2.组患者术后1月复诊情况比较。
3.组患者术后6月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三、讨论
1.个体化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利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
个体化健康教育全面评估每位患者的情况及存在问题,针对个人特点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健康教育,强调沟通技巧,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启发其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且个体化健康教育是针对患者的不同特点制定的,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育内容,体现护理的连续性,同时注重信息的反馈和效果评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如开始可着重宣教基础知识及患者急于了解的知识,随后着重宣教患者现存的需解决的健康知识问题。随着病体的康复,讲解将来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预防方法,保证健康教育的个体性及连续性。
2.个体化健康教育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护士的成就感
个体化健康教育是责任护士和患者一对一的交流过程。通过彼此交流,熟悉的过程,融洽了护患关系,拉近了距离。护理人员主动细致地向患者解释他们所关心的医疗护理问题,增加了护患交流机会,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个体化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制定,反映了患者在不同时期的疾病治疗护理需求,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和护理。通过健康教育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也改变了护士的角色和形象,体现了护士不仅是疾病的照料者和管理者,更是患者健康心理的塑造者。
3.个体化健康教育使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提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健康教育;盆底康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81-01
为了解健康教育在推广盆底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提高女性对盆底康复必要性的认识,评估健康教育对推广盆底康复治疗的作用,强化女性对盆底康复必要性的认识,提高盆底康复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我们选择2012年在我院体检未接受健康教育的570例为观察组,2013年在我院体检接受健康教育的64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在我院体检未接受健康教育的570例为观察组,2013年在我院体检接受健康教育的64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1.2 方法 2012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妇女,常规给予登记和问卷的回收(附宣传资料)。2013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妇女,提前由我院的专家下基层开设专场讲座,一并发放宣传资料,在我院的体检处设置有宣传版面,并在检查的当时有专业人员给予专业知识的讲解和指导,给予登记和问卷的回收。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盆底康复知识的知晓率 观察组56例,占体检人数的9.82%(56/570),对照组613 例,占体检人数的95.78%(613/640)。两者比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愿意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 观察组有症状人数226例,其中愿意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的31例,占13.71%,对照组有症状人数302例,其中愿意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的102例,占33.7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提高女性对盆底康复认识的必要性 所谓女性盆底康复治疗(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PFR)系指在整体理论的指导下,施行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PFR的意义有三:①预防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与损伤;②改善与治疗尿失禁(某些尿急、尿频、夜尿症、排空异常等),盆腔脏器脱垂,障碍,盆腔疼痛等;③巩固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的疗效。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无辐射、无副作用、见效快的一种无创物理疗法。经过妊娠和分娩的女性,不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十月怀胎的过程已经使盆底肌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初期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或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渐发展为尿失禁(轻度:咳嗽、喷嚏、大笑或提重物时就发生漏尿;中度:走路快就会尿湿裤子;重度:站立时都会发生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给妇女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中国女性约有1/3遭受尿失禁之苦[1]。中国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还表明,有尿失禁的患者从未就诊率为75%,5年就诊率仅为8% [2]。盆腔器官膨出影响着每个年龄阶段的成年女性,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适和精神上的负担,也对医疗和经济带来负担。国际上普遍认为早期盆底肌肉训练对预防和治疗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提高性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近几年才引进并开展盆底康复技术,并已引起国内妇产科专家的高度关注。
3.2 健康教育在推广盆底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虽然妇女对盆底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但是在接受盆底康复知识健康教育后,她们对盆底相关知识的认识显著提高。由本文数据可见,我院对体检妇女进行盆底知识的调查,盆底康复知识的知晓率 观察组56例,占体检人数的9.82%(56/570),对照组613 例,占体检人数的95.78%(613/640)。说明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盆底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盆底功能康复在盆底功能障碍预防方面是简单的方法,需要全社会的大力宣传。如果能定期检查盆底功能,就能及早发现,尽早治疗。
总之,我国近年来才引进盆底功能康复技术,人们对女性盆底相关知识的认识普遍不足,加强盆底功能康复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人们对盆底功能康复的意识,需要专业人员的努力、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注、家庭的关爱以及个人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在我科住院适合外科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56例,男107例,女49例,年龄33~70岁,中位年龄62.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食管癌分级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1.2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实施教育,观察组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改进。具体如下。
1.2.1 制订快速康复计划 术前检查完善后,主管医生与责任护士共同复习病例,结合临床资料制订出最适合的个体化的快速康复计划。①术前功能锻炼: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利于术后排痰和减轻疼痛;练习床上排尿,为术后尽早拔除尿管做准备;②营养支持:术前无饮食限制,即术前1日三餐均正常进食,21:00~22:00进流质热饮500~800 ml,术晨6:00饮用温热糖盐水或牛奶300~500 ml,糖尿病患者进饮前应皮下应用胰岛素。术后6 h开始鼻饲糖盐水500 ml,术后第1天鼻饲糖盐水和能全力各500 ml,为促进肠蠕动,再给予番泻叶水50 ml tid鼻饲1~2 d,第2天酌情增加能全力用量,同时减少静脉补液量,术后第5天可经口进流食,第7天改半流食,酌情出院;③有效止痛:应用硬膜外导管自控止痛泵持续止痛48 h(10%罗派卡因15 ml+舒芬尼0.05 mg+生理盐水85 ml);④体温保护:术中及术后使用输液加热器对液体及鼻饲液进行加温,保持输入液体接近人体温度。手术结束前2 h在病床上使用电热毯使被褥加热;⑤尽早拔除各种引流管:无特殊情况导尿管术后第1天清晨拔除,胸管术后第1天下午拔除,胃管术后第3天清晨拔除;⑥早期活动:术后4 h后若生命体征平稳,应协助患者床上坐起1~2次,给予叩背,帮助排痰,并按摩或活动四肢;术后第1天增加床上活动量,机械排痰2~3次,拔除胸管后下床活动1~2次;第2天开始逐渐增加下床活动次数。
1.2.2 实施健康教育 ①责任护士将制订好的快速康复计划于术前1~2 d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详细讲解康复各阶段可能的时间,如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早期下床、早期进食及可能提前出院的建议等,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并可共同对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以保证其顺利实施;②根据术后康复进程,责任护士将其制作成时间进度表发给家属,并分阶段依次讲解各项措施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必要时进行示范,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效果不佳者,及时修正教育方式,直到满意为止。
1.3 评价方法 根据我院自行设计的胸外科疾病健康教育评价表在术后康复的各个阶段进行调查,出院前发放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指标有: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患者满意度。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术后观察指标的差异
观察指标研究组(n=76)对照组(n=80)P值
首次排气时间(h)42(27-60)48(28-67)0.000
首次排便时间(h)84.5(15-111)94.5(15-117)0.001
住院天数(d)9(6-28)12(7-28)0.000
并发症(例)6150.047
再入院410.201
住院总费用(元)11298.15±2460.9512537.51±2965.890.0056
下床活动时间
经口进食时间
患者满意度
3 讨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不是某单一措施的应用,而是多种措施的综合。全面、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是实施此过程的首要环节。
实现快速康复,是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共同的愿望,是医患双方能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切入点。患者及家属参与快速康复计划的制订,提高了患者及家属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康复信心,因此会积极主动配合医护工作,将被动接受教育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对护士实施康复计划起着监督作用。住院时间的缩短、住院费用的降低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及家属切实体会到了快速康复带来的益处,同时也使患者感到了在医院受到尊重和重视,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的形象。
制订细致的、具有个体化的快速康复计划,促进了医护之间的相互沟通和配合,提高了医护质量。护士要反复学习病历、了解术中情况、术后认真观察,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制订预防措施和解决预案,从而调动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主动观察病情、主动解决问题、主动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食管癌围术期的快速康复计划较之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在一些措施上有了革命性的改变,如术前取消饮食限制、术晨的热饮、术后6 h的肠内营养、术后4 h的床上活动及各种导管的提前拔除等,都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给快速康复造成严重障碍。通过教育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及疼痛,减轻生理应激反应,使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充满信心,从而加速整个康复过程。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门诊;包皮手术;术前教育;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48-01
我院门诊2006年7月~2007年12月施行包皮手术70例。门诊手术室行包皮手术具有安全性高、不用住院、费用低等优点。我科通过70例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术后康复指导,获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包皮手术多见于先天性包皮口狭窄、包茎、包皮过长和后天创伤性粘连。患者包皮口的狭窄和过长均可妨碍排尿,排尿时尿液通过狭窄的包皮口受阻,使包皮腔呈囊泡状,其内尿液形成涡流,易积成包皮垢,导致反复发作的包皮头炎症粘连及上行性尿路感染,偶可致癌[1] 。故对包茎及包皮过长宜早期手术治疗。本组年龄最小6岁,最大56岁,平均(25±6)岁,其中,包茎28例,包皮过长伴感染12例,单纯包皮过长30例。术前、术后进行全面健康教育。伤口一期甲级愈合68例,甲级愈合率97.14%。1例并发皮下淤血,1例并发轻度感染。
2 护理
2.1 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教育应以减轻术前焦虑、提高手术适应能力为目标,在灌输手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同步进行手术适应行为训练[2]。手术前,由于病人和家属对包皮手术缺乏科学的认识,健康教育重点是解除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包皮手术的病人和家属对手术的担忧是所有小手术中最多的。①手术能否成功;对以后性和生育有没有影响;做不做手术等顾虑重重,害怕出血、疼痛及功能受损,表现为紧张、焦虑。并且由于陌生环境、器械的影响,对医护水平、伤口愈合的担心,更加重了其恐惧、无助心理。②护士应宽容和谅解病人与家属的情绪反应,关心和安慰病人,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主动向其介绍当班医生的业务水平及责任心,说明进行此手术的必要性和需要配合的事项,手术不进行对患者的危害,使病人和家属对手术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增强治疗信心,减少紧张恐惧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③耐心倾听并解答患者及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利用交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④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应对方法。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信任,增强其信心,为术后安全度过愈合期打下良好基础。
2.2 常规术前准备
查看免疫四项的检查结果,嘱病人做好术前的个人卫生准备,洗澡、换干净衣服,清洁外阴及包皮腔,术前备皮。小儿手术前8 h内禁食,4 h内禁水[3]。
3 术后康复指导
包皮手术是一个简单手术,同时又是一个细微的手术,术后应向病人介绍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的预防知识,指导病人安全地度过愈合期十分重要。主动向病人及家属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详细介绍术后护理的有关知识,交代术后的注意事项[4]。
3.1保持平和的心态,愉快的情绪。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休息,所穿内裤要宽松、柔软、洁净,术后避免步行时间过长,愈合期不宜骑自行车以免伤口出血。
3.2 疼痛原因可因术后皮下的线结稍大或肿胀而引起,告知病人观察伤口的常识,如局部无血肿,可按医嘱口服止痛片,如有血肿或者出现渗血不止、皮肤发紫、发黑等异常情况,需立即来医院就诊。伤口愈合过程中切勿自行剥除伤痂,更不要用力抓揉伤痕,以预防瘢痕增生。
3.3 预防术后感染:术后通常选用轻柔敷料,术后排小便不要紧张害怕,就像平常一样自然排小便,小便时防止尿液弄湿敷料,若有敷料弄湿应及时更换。术后3 d内尽量不要污染包扎伤口的无菌纱布,一旦污染,应马上更换,术后第4天开始,拆掉包裹的纱布,用杯内溶有微量高锰酸钾粉(水的颜色为淡红色,比例为1∶5 000)的冷开水浸泡,每天2次,每次10 min,连续浸泡7 d。同时按医嘱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用红霉素软膏涂抹包皮创面及表面。
3.4 雌激素的应用:术后为防止病人的造成出血、水肿和疼痛,成年病人包皮手术后,医生常规应用雌激素,护士必须遵医嘱详细向病人介绍药物的用法、作用和时间。一般用药时间为3~5 d,每晚1次保持夜间己烯雌酚的浓度。防止病人因疼痛而多服。产生不良反应。
3.5 成年病人不要阅读、观看性兴奋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不谈情说爱,不玩激烈的电子游戏。以免频繁过度,影响伤口愈合。术后5 d,伤口无特殊变化可洗澡。
3.6 每个病人进行电话访视3次:术后1~2 d、3~5 d、7~10 d。留下科内热线咨询电话,随时提供热线咨询服务。因门诊手术不需住院,术后应再次向病人交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告诉病人及家属所有术后护理措施的目的都是控制伤口水肿及,促进伤口愈合,强调务必遵守,否则就容易引起并发症,影响伤口愈合。
4 体会
包皮手术是门诊手术室较常见手术之一,通过对包皮手术病人进行手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康复指导,不仅提高了病人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且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伤口一期愈合率达97.14%,真正体现了健康教育在门诊手术中的意义及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梅骅.泌尿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95.
[2]胡毅.泌尿外科围期手术的处理[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16.
[3]黄津芳,刘玉莹.外科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及实施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0.
关键词:康复健康教育;指导表;脊髓损伤;效果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 SCI )是世界各国的高发病患之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的障碍。外伤、医源或血管等因素皆可导致脊髓损伤,呈现出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的特点。在脊髓损伤患者中,青壮年患者居多。多数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缺陷,如果对患者护理不当,很容易会发生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1]。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SCI患者康复治疗也取得显著成效,有研究表明[2]通过康复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因而在为SCI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根据护理管理新模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设计出康复健康教育指导表。以使用标准化、程序化的健康教育流程,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高效性,使患者得到最佳护理服务[3]。经过一年的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康复健康教育指导表的设计 康复健康教育指导表宣教对象为患者和家属,由脊髓损伤专科医生、治疗师、护士长、专职健康教育护士、专科护士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其内容包括入院时、住院康复治疗中、出院前、出院时指导教育及效果评价。
1.1.1入院时指导教育 内容包括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区环境、管理制度、探视陪客制度、订餐制度、呼叫器的使用、腕带的目的、安全管理、检查内容目的及注意事项。
1.1.2住院康复治疗中的指导教育 内容包括相关疾病知识、康复护理营养指导、用药指导、管道护理、心理康复知识、康复护理技术指导(如良肢位摆放、垫的使用方法、肢体主被动运动、转移、步行训练、呼吸功能训练、ADL训练、皮肤清洁与护理、膀胱功能训练、肠道功能训练、肌力训练、辅助器具的使用)、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安全防护、各种意外的预防与处理(起立时低血压、自主神经过反射、痉挛)。
1.1.3出院前的指导教育 内容包括家庭设施改造内容、自我监测病情方法、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心理调节、持续康复锻炼方法。
1.1.4出院时的指导教育 包括办理出院手续流程、定期复诊时间、出院带药指导、安全指导、疾病保健预防措施。
1.1.5效果评价 分为掌握、了解、不了解三个等级,在相应栏内打“V”,有教育者及教育对象签名。
1.2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科收治的住院时间超过二个月的脊髓损伤患者5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8.5±17.2)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肢体、肠道、膀胱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排除严重心肺肝肾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疾病或拒绝治疗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经济收入、职业、文化程度、病程、病情及入院时SCI患者疾病康复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康复健康教育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均给以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的健康教育,入院时由首问护士进行入院宣教,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随机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予以健康指导,出院时由主班护士行出院指导。
实验组由责任护士严格按照康复健康教育指导表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施连续、动态、有计划的康复健康教育,由护理组长评价。患者入院时,由首问护士向患者解释康复健康教育指导表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同时完成入院时的指导教育内容;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由责任护士根据该表内容、患者病情进展对患者实施治疗中、出院前的康复健康教育并负责签名,每周护理组长对患者相应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进行反复的强化教育,直到达到目标为止[4]。护士长在晨会交接班时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指导表内容掌握情况,督促做到真正实际的落实;在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做好出院时指导。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能力、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健康教育质量效果评价情况。
1.5评价标准及方法 在患者住院治疗10w时,由责任护士给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分别采用《SCI患者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以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作答,共16题,每题2分,总分32分,知道2分,部分知道1分,不知道0分三个标准,知识认知水平达标:>20分。医院自行设计表格《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以满意、一般、不满意作答,共24题,每题2分,总分48分,满意2分,一般1分,不满意0分三个标准,满意度达标:>40分。我科自制表格《健康教育检查效果评价表》,以肯定、基本肯定、否定作答,共10题,每题5分,总分50分,肯定5分,基本肯定3分,否定0分三个标准,效果评价达标:>45分。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在治疗10w进行疗效评价,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双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关节僵硬。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字2检验,P
2结果
在患者入院开始进行问卷调查,两组SCI患者疾病知识认知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使用健康教育指导表10w后,SCI疾病相关知识水平的提高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随着健康概念的逐步更新,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应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模式,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的健康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患者需求[5]。在康复护理活动中,要加强康复健康教育,使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了解,保证护理工作高效运转,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一定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满意度[6]。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型以及共同参与型的关系,将"替代护理”转变成“自我护理”,使患者认识到脊髓损伤的康复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并使患者意识到自我的价值,面对现实,最大程度的恢复肢体残存功能[7]。
我科康复健康教育指导表在临床上使用,观察有以下效果:①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SCI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连续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得到满足,增强了护患之间沟通交流,同时对患者进行耐心详细的讲解,让患者感觉到受重视,避免了遗漏或疏忽的情况发生,促进了护患关系的融洽,有利于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取得患者信任;②提高了康复健康教育质量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因绝大部分护理人员很少或从不主动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8],该表的制定要求科室每位护士都要学习培训并在临床工作中严格完成健康教育指导表的内容,提高了康复健康教育的执行率,同时又统一了教育内容,避免因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和经验的缺乏造成低效教育。又保证了持续健康教育,提升对患者康复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9]。其次,护士长、护理组长、健康教育护士、责任护士在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中协调配合,各司其职,使其确实落实在实践工作中。并实行多种宣教形式,便于患者理解和记忆,有效促进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③减少SC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因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通过反复强化康复健康教育内容,让患者及家属掌握并发症相关知识,进而对潜在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护理,主动积极配合,参与康复治疗、护理。
康复健康教育指导表在临床应用突出了专科特点,规范了护士健康教育行为,使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服务质量、知识价值、技术价值得到发挥,激发和调动了护理人员内在活力和学习热情,使其主动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工作,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综合素质。该表内容具体、科学、准确、方便,将其应用于康复健康教育之中,提高了护理健康教育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具有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学静.脊髓损伤后发生自主神经反射异常40例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18(25):93-94.
[2]郑彩娥,王元姣,王雅菊.康复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 康复医学杂志,2013,28(7):665-667.
[3]张翠源,刘冰,任银萍.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4):30-31.
[4]贾勤,等.循证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护理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5(12):361-363.
[5]田昌英,樊英,江宾,等.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卵巢癌化疗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6):670-672.
[6]张曦,芦鸿雁,夏莉娟.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在肿瘤专科医院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实用护 理杂志,2014,30(12):76-78.
[7]毛丹,易蕊,夏薇,等.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2,31(2):164-165.
一、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所发挥的作用
儿童残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先天条件导致也可能是后天外力条件导致。0-6岁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更强。在这一阶段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教育是帮助其恢复部分身体机能,提高今后生活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说,早期发育时期是残疾儿童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生理习惯和基本技能将会让其受益终生。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对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及康复训练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的缺失导致这项工作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并且,残疾儿童由于在身体或是智力方面的缺陷,经常被一些社会歧视现象困扰,长此以往会让他们失去生活的信心,并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帮助残疾儿童重拾生活的希望,以更加乐观阳光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为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造成困难的因素
近些年来,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事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部分地区,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相关工作的效果却成效颇低,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残疾儿童的康复费用是比较高的,对于条件一般的家庭而言,这种高花费的康复疗法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很多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后,第一反应就是带孩子参加康复治疗,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因为经济的原因不得不停止,等到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进行接下来的康复教育及训练工作,这就导致这项工作缺少连续性,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虽然相关福利机构也会提供帮助,但是这种治疗缺乏针对性,康复训练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第二,早期康复教育是指针对0-6残疾儿童进行的教育训练工作,这一阶段的儿童尚不具备足够的自我认知,在康复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需要相关的医护人员或是家长对其进行照看。在这一过程中,看护人员的语言和行为方式都会对儿童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些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可能缺乏足够的耐心,对残疾儿童出现的错误宽容度较低。或者在进行一段时期的康复教育工作而没有取得效果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这会在心理层面上对康复儿童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
此外,智力与精神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在早期是不易发现的,很多情况下都会被当做某些技能发育迟缓,没有得到家长的足够重视,这样就耽误了对其进行早期康复教育。因此,家长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一定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学习模仿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反应能力。
最后,国家财政针对残疾儿童的康复项目的投资力度比较有限。近些年来,残疾儿童的病情种类以及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目前,福利机构的早期康复教育只针对孤独症、脑瘫等几种类型残疾进行,而且相关的康复设备也并不完善,康复教育工作者所使用的训练方式也比较落后。
三、关于提高残疾儿童早期康复与训练效果的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对相关部门及相关康复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首先,国家一定要加大对残障事业的投入力度,为相关的康复机构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时,对残疾儿童家庭也应该依照具体的情况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减轻其经济压力。同时,国家应当完善相关的康复设施,目前,国外对于残疾儿童康复的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在设备上也比较先进,相关康复机构可以从国外引进一些专业的康复设备。也可以定期要求国外的一些相关专家到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进行经验指导与交流。
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近年来接连发生自然灾害,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四川残疾儿童的数量,他们大多为灾后的心理疾病或是灾难造成的肢体伤痛。因此,四川省非常重视对于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工作。为了促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及训练工作的顺利进展,四川多个城市建立起了完整的残疾儿童福利津贴制度,在相关儿童的残疾情况得到确认之后,相关政府机构为0-6岁的残疾儿童建立完整信息档案,确保其得到应有的待遇。并且,四川省为了提升残疾儿童的生活水平,由政府单位牵头,开展了多项公益扶持项目,利用社会的力量为残疾儿童的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康复看护人员应当对自身的心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康复工作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时也要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对儿童进行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家长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心态,因为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需要长期的坚持,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知识其中的一个阶段。一定要避免对孩子遭到不良期待,因为这会加大孩子的压力,对其产生不良的反作用。相关的康复人员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及康复治疗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肢体、表情语言对残疾儿童的康复起着重要的影响。给孩子的鼓励越多,康复的效果就越好。
关键词:智障儿童;发挥潜能;训练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74-02
智障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有很多有别于正常儿童的地方,一直以来他们受到的关注就比较少。目前,我国因遗传疾病、缺碘、近亲结婚、妊期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智障儿童约有600万。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1],我国0~14岁儿童智力低下的患病率为1.07%。智障儿童作为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也是我们社会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的高低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着社会的文明水平。对智障儿童进行特殊教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智障儿童在康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智障儿童注意力有缺陷,主要表现为:不能较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特别需要意志努力地注意;容易分心,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做事不能坚持始终,有的智障儿童注意力甚至连三五分钟也难以集中。
2.冲动、攻击、自伤行为。冲动、攻击行为智障男孩较女孩多见,表现为易激动、冲动、破坏物品、踢打袭击他人或者辱骂别人;幼小的智障儿童则表现为咬人、咬物,好打人,以发泄自己的情绪。
3.异常。从正常儿童心理发展看,一般3~5岁的儿童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在提示下能分辨出男女性别。3~5岁的正常男孩会表现出对自己的外生殖器特别感兴趣,好奇,时常拿手去玩,但随年龄的增长,道德、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增强,此种行为会逐渐消失。而智障儿童由于道德行为规范意识低,自控力差,特别是年龄较小或重度智障男孩,大部分都有玩弄外生殖器的行为,甚至不管场地、时间。智障女孩中则发现有“夹腿综合征”的行为异常。
4.异食行为。异食行为表现为吞食非食物性的物质,如咬吃玩具上的油漆、灰泥、头发、污物等,由于吞食的异物难以消化,导致消化系统的紊乱问题。
二、康复中智障儿童问题的处理措施
1.智障儿童的矫治。
(1)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是关键。要改善智障儿童在康复训练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家庭教育和康复中心的教育都起着重要作用[3]。家庭是儿童教育的启蒙地,对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智障儿童家长要努力改变家庭环境中的不合理因素,协调家庭内部矛盾及改进教育方式,既不能过度保护也不能不理不睬,要与智障儿童建立信任和亲密的亲子关系,从小就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康复中心是智障儿童接受系统、全面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注重文化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智障儿童的道德教育。智障儿童认知水平低下,缺乏主见,容易受人指使,因此更要加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道德行为规范意识,从而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
(2)对智障儿童的心理辅导。家长、教师、心理辅导老师,平时对待智障儿童都可采纳“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原理方法进行多方位辅导,即多支持、鼓励、接纳、安抚,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稳定的情绪,促进发展健全的人格。①采用鼓励赞扬的话语,让智障儿童体验自信。多鼓励赞扬儿童,要对智障儿童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肯定。以真诚的爱心为基础,用欣赏、激励等良好的情感手段,使智障儿童感受到自己能受到重视。②体验成功,帮助智障儿童树立自信。心理学研究表明[5],成功的经验会提高智障儿童的自信心,相反,失败地经验则会降低智障儿童的自信心。因此,让智障儿童获得成功,体验成功,能帮助智障儿童建立起较为稳固的自信心。
(3)对智障儿童的行为治疗。对一般的问题可以采用行为矫正法,如奖励法,忽略消退法,暂时隔离、厌恶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替代疗法等;或者进行专门训练,如感觉统合训练、认知训练等。根据智障儿童出现问题的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或联合运用。有些方法在平时教育过程中也很适用,如阳性强化、忽略、替代等。也可以设置专门的训练室与治疗室,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负责进行系统地训练与治疗。
(4)对智障儿童要及时转介。如果儿童出现严重情绪、行为异常难以控制或造成危害时,如严重的攻击行为、兴奋躁动等;智障伴有的重性精神病,应马上转介到有关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治疗。
2.智障儿童问题出现的应对方法。
(1)问题行为发生时情况的掌握。智障儿童出现问题前都有预兆,这就需要观察儿童问题发生的前因后果,找出关键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2)目标行为的发生频率。看其频率视其是否为问题行为,很多不是严重的行为,不要大惊小怪地处理。如确定是,家长与老师共同制定方案。
(3)观察增强物的选择。智障儿童小武最喜欢的是玩具熊,因为他特别依恋母亲,很需要母爱,故转化成对小熊的依恋……,这是她的增强物。有些智障儿童的增强物表现在一些不良行为上,不是很容易找出来,这就要求成人通过观察、尝试,正确引导[6]。
(4)执行。与儿童约定的赏罚一定要如实兑现,例如,儿童喜欢玩球,但规定每天只能玩30分钟,如果超过30分钟,就要求一个星期不准玩,只能让他看不能玩。相信这样给他的刺激会更大,以后也会记得要遵守时间。
(5)要擅用忽视法。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忽视儿童的问题行为,用其他更有趣的行为来引开他的注意力。例如,儿童任性地赖在地上不起来,大人不要抱或者拉他起来,而是正确地鼓励、引导他自己站起来。
3.智障儿童情绪问题的处理方法。
(1)自我控制能力的增进。利用动作可增进智障儿童自我控制的能力。动作法分为:压制式动作法、单手举动作法、拍手动作法,其中拍手动作法对智障儿童很有效。
(2)过剩精力的发泄。可训练儿童跳跳床,让他在心情不好时,可以自行去找玩具发泄,或训练儿童拍球、踢球、投篮发泄其过剩的精力。
(3)与教师之间默契的建立有助于对儿童在康复训练时,教师制定针对性的教学。
(4)紧张与焦虑的消除。①拇指交握法:与儿童握手时拇指对拇指,掌心紧贴,这样你的爱心与关心会通过手掌传递给智障儿童,让智障儿童真实地感受温暖。或者用手在儿童背部轻拍,这样儿童习惯后就会听你的话。②压肩法:站在智障儿童背后,用手掌虎口放在智障儿童的肩膀上靠近脖子的位置,慢慢增加力量,直到整个身体的力量都压上去,然后手慢慢放松,但是不要让智障儿童感觉疼痛,如此反复做数回,这种方法对情绪较不稳定的智障儿童很有用。
三、小结
据一些统计显示,有70%~80%的智障儿童(即轻度以至部分中度智障儿童)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智障儿童使其变得相对独立。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是社会的一份子,有权享用社会资源。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他们也能发挥潜能。所以,教育智障儿童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只要老师和家长坚持不懈,采用适当的康复方法训练和教育智障儿童,就可以将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银春铭.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23.
[2]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76.
[3]朱洌烈.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行为及同伴关系的研究中国特殊教育[J].1999,4(12):23-24.